制药网>换热器网>行业资讯

联用“火眼金睛”,助力垃圾分类

2019年06月27日 17:36:34来源: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7月1日开始,
 
  上海将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啦!
 
  扔错就要罚款!
 
  垃圾到底该怎么分类?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2019年版垃圾分类指南,垃圾分类,关键要掌握分类原则:
 
  可回收物:记材质,玻、金、塑、纸、衣;
 
  有害垃圾:非常少,主要是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
 
  湿垃圾:看是否容易腐烂、粉碎;
 
  干垃圾:其余为干垃圾,当发现有混淆模糊不能准确判断类别的垃圾时,也可以归为干垃圾。
 
  为什么这么分类?
 
  这主要是依照后续垃圾处理方式的不同:
 
  可回收物:通常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回收利用,将可回收废弃物转变为再生资源重新使用;
 
  湿垃圾:国内易腐垃圾通常可以通过热水解预处理、压榨分离有机液体和无机残渣、厌氧处理有机液体这三步,充分分解易腐垃圾中的有机成分;
 
  有害垃圾和干垃圾:通常则是通过多种 “无害化” 手段处理后再采用分类拆解(例如电池中的汞可以通过加热富集方式加以回收、剩下的金属如铁、锌、锰等则可利用磁场等回收利用)、焚烧、深埋等方式加以循环利用处理。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选择焚烧发电的方式来处理可燃性垃圾。
 
  焚烧垃圾成分分析,珀金埃尔默有妙招
 
  虽然垃圾分类已经把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分类处理减少了焚烧垃圾的量,然而这些焚烧的垃圾种类纷繁复杂,并非所有的固体废弃物都可直接进入焚烧炉进行能源回收处理。如果垃圾分类措施选择不当,混杂在一起的废弃物会产生次生反应,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的二次排放,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主要固体废弃物的裂解成分及裂解机理等进行研究。
 
  珀金埃尔默的热重-气质联用技术不仅可模拟焚烧炉的处理工艺,而且还可详细研究不同种类固体废弃物的裂解逸出气体的成分,比如聚碳酸酯(如废弃的CD或DVD光盘)的裂解过程可能会产生双酚A等违禁物质、而聚氨酯(如废弃鞋底)的裂解则会产生异氰酸酯、增塑剂等物质。有了联用技术这双“眼睛”,可以协助建立各类主要垃圾废弃物的裂解“基因库”,助力垃圾分类处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PerkinElmer TG-GC-MS 联用技术
 
  珀金埃尔默基于热重-气质联用技术,对电子垃圾在不同氧化条件下燃烧过程释放的有毒化合物进行识别和定量:
 
  通过热重分析,获得了失重曲线(TG)和失重的倒数曲线(DTG),并对热解过程中的热降解特性进行了评估。电子垃圾的热解性质因样品采集位置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聚合物外壳材料的热降解通常很快,发生温度为320℃到340℃之间,其热重曲线平滑,只有一条导数热重曲线。600℃下聚合物失重接近100%,这表明聚合物组分热解后不会留下残余灰分。而印刷电路板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分别为362℃和413℃。印刷电路板样品的热解分为多个阶段,包括444℃下的挥发和炭化氧化。在快速失重和热解逸出物释放后,剩余质量保持在50%以上。TG-DTG热分析,有效地反映了电子垃圾样品的热降解特性及生成产物和副产物的总体反应程度。
 
  通过使用TGA/GC/MS 对印刷电路板(PCB)样品热解过程中释放的热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印刷电路板的热解产物是芳烃、芳香族卤代芳烃,它们都是溴化阻燃剂和环氧树脂的副产物。各种聚酯的热裂解释则释放出多环芳烃(如苯并呋喃)等高毒性化合物。
 
  电子垃圾含有大量的卤素,例如电路板含有溴化阻燃剂,而电线则外部包裹着聚氯乙烯(PVC)塑料。电子垃圾的热解不仅有可能释放大量的半挥发性有毒元素,而且有可能产生有毒的含卤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代二苯-对-二恶英、溴代二恶英和呋喃。这些有机化合物难以降解,在环境具有生物积累性,对人体的生殖、发育和免疫功能有毒性作用。TG-GC/MS分析产生数据将用于更好地了解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排放物和危害,以及如何减少排放并降低危害。
 
  想要了解联用技术分析电子垃圾的详细方法吗?赶快来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相关应用资料吧!
 

  关于珀金埃尔默:
 
  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
关键词: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制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制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产品推荐更多+